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    point01水林歷史沿革:
   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    point02話說水林

    水林鄉原名「水燦林」,此開源之地名最早之史實詼稽可考,據傳聞明末遺臣東渡來台,已有多數之高山族同胞居住本鄉,散居各地耕種。至康熙二十二年清領時期,由福建漳、泉兩地較多之移民來此開墾,而成一聚落。

      雍正元年,水林鄉隸屬於諸羅縣(今嘉義縣),到了光緒十四年,新增設雲林縣後本鄉隨即劃歸管轄。至光緒三十二年甲午之役簽定馬關條約,台灣割與日本,淪陷日本統治五十年,實施廢縣置廳行政改革,水林鄉先隸斗六廳旋又改屬嘉義廳。民國九年地方自治實施又改編入台南州北港郡所屬,同時將「水燦林」改為「水林庄」,設立庄役場。

      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,台灣復歸祖國版圖後,水林鄉隸屬台南縣命名「水林鄉」,轄區為二十四村。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,本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將台南縣劃為台南、嘉義及雲林縣,水林鄉再改隸於雲林縣,定稱為「雲林縣水林鄉」迄今。


    地理位置

      本鄉處於嘉南平原西北側,在雲林縣之西南端,東毗北港鎮,西臨口湖鄉,北接四湖鄉,南沿北港溪與嘉義縣六腳鄉對望,土地總面積76.96平方公里。

    地形地勢

      就整體而言,本鄉之地勢甚為平坦,屬平原地形,地勢由北向南有微微傾斜之勢,在縣164幹道以北,地勢稍高,屏標高5~30公尺之平原區,以南屬標高,5公尺以下之濱海地區。

    地質土壤

      本鄉地質屬現代沖積層,主要由粘土、粉砂、砂和礫石組成,廣泛地覆於平原區內。

      本鄉土壤以粘板岩與砂頁岩混合沖積土最多,排水情形較不完全,各類土壤分布情況如下所列:

    (一)板岩與砂頁岩混合沖積土,面積約6200公頃,遍布鄉境大部分地區

    (二)砂頁岩新況積土約600公頃,分布於北港溪沿岸及王厝右側。

    (三)粘板岩老況積土約360公頃,零散分布,以尖山村南側、牛挑沿南側及後厝村東側三處較集中。

    氣候

      本鄉年雨量介於1000~1500mm,雨量集中於夏季,以6~8月最熱

    (一)氣溫

      本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,並受暖流影響,氣候溫暖,年平均溫度為22.9度。除冬季自十二月至翌年二月溫度低於攝氏20度外,其餘冬季溫度均高於20度,季節性不甚明顯。

    (二)雨量

      受北迴歸線及海岸平原地形之影響,雨量較少,年平均雨量為110.67公釐。一般而言五至八月雨量最為豐沛,因颱風影半,常導致大雨;而十月至翌年四月為乾旱期,乾旱期內之雨量通常僅及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。

    (三)濕度

      濕度大小除與作物之生育、土壤滋潤及雨量、雲量有密切關係外,對於人類之健康亦有影響。本區域之平均相對濕度為81%,月平均相對濕度以六月、七月較高,而以一、二月較低,惟平均相對濕度尚稱穩定,適宜居住。

    (四)日照

      一般而言,緯度愈高,日照時數較低;反之,日照時故較高;而日照量與雲量有連帶關係,本區域歷年平均之總日照時故為2274小時,年平均日照率約為52%,天氣大抵晴朗。

    (五)風

      本計畫區冬季受蒙古高原之影響有強烈之季風,自十月起至翌年二月止,多為北北東風,風力強大,對作物生長及居民起居作息稍有影響;全年平均風速達每秒5二公尺。鄉西半部居冬季東北季風影響圈內,冬季風速明顯增強。

    (六)水文

      北港溪由本鄉南端經過,向西流注台灣海峽。蔦松大排、尖山大排於縣164幹道西南,居標高五米以下濱海區,不僅地勢低且在排水不完整的情形下,經常受海水倒灌之苦。尖山大排出口位於口湖鄉,若遇雨季時常成為海水倒灌入口,宜建造自動水門控制。

    <<摘自 內政部營建署地區綜合規劃(民77年)>>